立秋至,红薯甜,眼下法门镇建和村的百亩红薯喜迎丰收,挖薯机来回穿梭,一颗颗新鲜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,工人们跟随其后忙着捡拾、装袋,乡村田野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2024年,建和村引导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,将500多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,实现“土地变股权,农民变股东”,实现昔时撂荒地,今日致富田。
法门镇建和村 村民:平时就在这基地务工,一天工资就是70元,离家近,平时可以照顾上家里。
一人致富不算富,大家富裕才是福。建和村依托红薯这一“甜蜜产业”不仅让村集体的“钱袋子”越来越鼓,而且为周边村民提供季节性劳动岗位,带动村民共同致富,助力乡村振兴。
建和村村党支部副书记 袁军仓:建和村蔬菜大棚基地创新采用村企联营与村村合作模式,现已建成62座大棚,32座已投入运营。基地推行“一棚三收”种植模式:元月份培育脱毒红薯苗,4至6月售卖种苗,8月收获红薯后,9月改种西葫芦,11月完成采收。这种高效种植模式,让基地年收入达80万元,同时带动周边约80名群众务工增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