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7日,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公告,2018年陕西省23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,扶风县位列其中。宝鸡市扶风县,这个曾经的贫困县,实现了脱贫摘帽。
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成果,而如何做到摘帽不返贫?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?对此,中国网丝路中国专访了中共扶风县委副书记、扶风县人民政府县长齐军建,谈乡村振兴的扶风实践。
齐军建:目前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就是脱贫攻坚,所以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,首先围绕“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”来着力开展工作,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,实现脱贫攻坚质量提升。在增收方面,我们主要抓产业扶贫。扶风的产业特点就是果业种植面积特别大,北部区域是苹果,大约25万亩,南部区域是猕猴桃,中部区域是苗木。所以通过果业的发展,比如召公镇、法门镇,果业收入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%。
第二、我们围绕就业扶贫展开工作。目前,我们有56户村镇工厂,15个扶贫基地。这些企业在村一级就可以开办,开办到一定规模,吸纳到1/3的贫困户的话,我们就给这些企业进行水电费补贴,鼓励村镇工厂发展。村镇工厂对于带动群众收入非常有帮助,比如一个普通群众在村镇工厂打工,每月能有1500元左右收入。在家门口打工,也可以兼顾家里的生产,收入方面还是有保障的。
第三、我们这几年也在着力推进健康扶贫。除了群众全面参加新农合以外,我们在大病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方面,也给群众提供服务,解决群众看病难、看病贵的问题。所以,在今年实现脱贫摘帽后,我们继续坚持四不摘,不摘责任、不摘政策、不摘帮扶、不摘监管,努力推进脱贫攻坚成效的提升,建立完善防返贫的机制,实现高质量的脱贫。
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建设美丽宜居乡村,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。近年来,扶风县是如何通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、垃圾处理、厕所改造等,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?
齐军建: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,我们着重抓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工作。
第一、就是做好农村环境的整治。我们统筹利用各方面的资金,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。从游园广场、绿化、亮化各个方面,给群众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条件。
第二、在垃圾处理方面,我们采取的是“村收集、乡转运、县处理”模式,下一步打算和冀东水泥公司搞一个合作项目,把这些生活垃圾收集以后全部集中处理,采取焚烧的方式来无害化解决,改变过去垃圾填埋的方式,这也是垃圾处理的一个新方式。我们县上虽然财政困难,还是在垃圾处理设施、垃圾车辆的配备、垃圾箱的配备、保洁人员的聘用上,每年安排一千多万元资金,专门用于农村的保洁和垃圾处理。
第三、在污水处理方面,我们依托污水处理厂,目前正在对接一些企业,来对我们县城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。在提升改造以后,在每个乡镇把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推开,保证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位。
第四、就是农村改厕,这也是乡村振兴的范畴,也是我们现在需要补的最大的一个短板。我们目前按照双瓮漏斗式进行改厕,今年谋划安排两个重点示范镇、30个重点示范村的推动。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工作,来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。
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,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。扶风县的乡村振兴如何发展,进展如何?
齐军建:乡村振兴战略给我们基层开展工作提供了根本的遵循。我们刚开始做乡村振兴工作时,对于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,还不能很好地把握。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,尤其是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启动以后,我们觉得工作有了方向和目标,所以说中央的决策部署,是我们做好这些工作的根本保证。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,我们正在探索建立。因为长效机制就是我们边工作边形成的机制,一般就是工作先开展,然后在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比较好的长效的机制。比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、产业发展等这些方面的标准化、规模化建立等等。
所以,我们既要抓住工作重点,又要从工作方式上积极创新,实现乡村振兴在扶风有一个新的亮点,也取得一个比较明显的效果。我们计划通过发展七大产业集群来发展工业,带动就业。通过发展文化旅游,运用好周文化这个优质资源,还有大唐文化资源等,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,这些都能与乡村振兴有机地衔接起来。我们希望通过在基层的这些具体实践,使乡村整体面貌能有一个较大的变化,走出一条适合扶风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。